天天消息!智驾普及的核心关键是什么?

最近,行业关于智能驾驶的讨论愈发热烈。

先是炙手可热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“自动驾驶就是被资本裹挟的虚头巴脑的东西,都是忽悠。”虽然言论很爆,但王传福也强调,高级辅助驾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(资料图片)

然后是华为余承东隔空反驳,称这是对行业的不了解,这样的言论有故意打压这个行业的嫌疑。后来,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跑出来回应这些言论,称发展自动驾驶的目标应该是“解放时间,减少事故”,但自动驾驶与法规密切相关,需要进行探索、创新。

不管怎么说,自动驾驶也好,高级驾驶辅助也好。可以看出,智驾已经是汽车新时代下必不可少的标签。

但现实的问题在于,国内消费者对软件付费使用一直都是不太感冒,此前国内特斯拉车主的的EAP和FSD的购买率仅为2%,根本原因或在于订阅价格(要5-6万元)与实际的体验价值并不匹配。

所以,无论是任何厂家的智驾系统,未来性价比方向可能将成为推动驾辅让更多消费者原因去用,进而推动整个驾辅行业发展壮大的直接要素。

这也是为什么问界推出了带激光雷达的问界M5(参数丨图片)智驾版,售价只比非智驾版本贵1-2万元。而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,理想也发布了自己免费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再次带领智驾朝着更具性价比的方向前行。

智驾免费是趋势,但实际上这种方向,早就被一家世界前沿的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——轻舟智航看明白了,在它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中,高技术下的低成本优势,永远都是推动智能驾驶迈向普及的核心要素。

所以本届上海车展上,轻舟智航也发布了业界首发基于征程®5芯片平台和环视相机的6V1R视觉方案的高速NOA版,并实现了快速的落地体验,这套极具性价比的行泊一体方案,又将驾辅行业大大地向前推动了一步。

智能驾驶,做减法比加法更难

简单回顾一下驾辅领域的发展史,从倒车雷达到倒车影像再到后来的360°或540°全景影像,更加科技的泊车方案实际上也是驾辅的一环。而在行车领域,从过去的单纯的定速巡航,到后来的自适应巡航,从后来的L2驾驶辅助,到现在更多厂商在提的、可实现点对点“智能驾驶”的NOA,时代的巨变和趋势不可逆转。

体验升级的背后,是从超声波雷达、到普通摄像头,从毫米波雷达,到高清摄像头,再到激光雷达,乃至高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的应用和升级,驾辅领域的发展也在倾向于IT界的摩尔定律那样,通过硬件的升级,推动驾辅领域更多和更强大功能的实现。

行业内卷,逼迫着各大车厂不断追求驾辅硬件的堆料,似乎更多的硬件搭配就能实现更好的驾辅体验。但是现实的情况是,无论是1个激光雷达还是3个激光雷达,不少厂商的产品在驾辅的实际体验中,并没有因为硬件的搭载和算力的提升而带去了更好的效果,反而进入到一个“好硬件就能好体验”的误区。

最后的结果就是,企业重金投入了自研,软硬件的成本提高了,实际体验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提升。这非常容易让主机厂陷入“高投入、低回报”的艰难境地,甚至成为拖垮不少新造车车厂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那么有没有一种做减法的办法,用更少的硬软件成本,也能实现更好的驾辅体验呢?

答案是有的,那就是借力打力,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,协同高阶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,通过低成本和规模化优势,去提升驾辅和产品的最终竞争力。

不久前,轻舟智航发布了基于环视相机的6V1R视觉方案的高速NOA版,而上海车展期间,笔者有幸作为体验者参加了关于6V1R视觉方案实际上车体验。这套配置方案也是轻舟在行业内首家发布,并成功完成了实际场景挑战,是一套以更低边际成本,获得极高边际收益的极具性价比的高速NOA方案。

说实话,上车前听说只有6个摄像头和一个毫米波雷达,这放在如今动动辄1-3颗激光雷达,和11个摄像头的方案面前,确实一点都不占优势,甚至很容易让外界感觉到配置简陋。但是这个想法,很快就被6V1R视觉方案打脸。

体验的路线单程10km,20分钟左右。在上海车展期间,道路上的车流量也比日常多了不少,看样子这场挑战并不轻松。

上车后根据驾辅预设的路线,全程自动驾驶。整个体验下来,加减速流畅,并没有传统L2驾辅那样急加减速的情况发生。看来这套系统还是有点东西的。

而在变道、上下匝道、前车插队这样高频复杂场景下,这套系统也丝毫没有出现急刹车的情况,而是主动打转向灯,快速找准变道时机,整个20分钟的车程,体验顺滑,没有出现驾辅中断的情况,简直就像是一位老司机在开车。

在这之前,笔者也体验过部分新造车势力的NOA版本,其实每家都在倾向于将驾辅打造成老司机的角色和实力。但是相比新势力们的堆料和堆算力,轻舟乘风6V1R方案,确实是笔者目前看到的,用最极致的硬件配置,实现的最高效的驾辅方案。

正所谓,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,更何况达到了“硬件减体验不减”的真正实力。

显然,这种极致性价比的方案和路线选择,将在内卷的智驾赛道上,成为未来推动智能驾驶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据了解,目前这套方案正在与数家车企进行对接沟通,或将在不久的将来与消费者见面。

轻舟乘风,从专业到价值

其实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,有不少车企都在前进的道路上碰了一鼻子灰。比如很多车厂下功夫投入重金去做座舱的智能化,结果BUG频出,消费体验糟糕,最终影响到了品牌和企业的口碑。

驾辅之路何尝不是这样,甚至有不少车企,搭载了更多摄像头和雷达,用了行业顶级的芯片,结果连基本的L2都做不好,频频被消费者吐槽。

社会化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,汽车行业虽然有很多声音表示要全栈自研,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,当然这并没有错,但这仅仅适合有技术实力或资金实力的玩家。

而更多车厂和后来者,基于成本的压力和考量,用供应商低成本的方案做二次开发,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,不失为入局智驾赛道的一条捷径,也将成为不少车厂的选择,这也是为什么轻舟智航诞生的重要原因。

作为一家世界前沿的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,以及行业内TOP级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提供商,轻舟智航自硅谷成立4年多以来,拥有一支轻、快、高效的科技型自动驾驶团队,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高效力方法论“自动驾驶超级工厂”,在“基于数据、成于感知、精于PNC”的技术理念下,积累了全栈自研的核心技术体系,致力于打造更好用、消费者更爱用的城市NOA和高速NOA方案。

尤其在城市NOA方案中,轻舟是行业中最先推出了基于双征程5芯片和单激光雷达的“城区+高速”NOA方案的公司,并且在功能体验上做到了遥遥领先,获得行业的一致认可。在此基础上,轻舟持续突破创新,进一步打造出多层次、全覆盖的城市和高速NOA方案,为不同客户提供针对不同车型的多样化方案选择。

不仅如此,轻舟每一版基于征程5芯片的高速或城市NOA方案,都实现了业内首发,并且在性能、稳定性等综合方面的表现上也做到了业界标杆。可以说,轻舟是地平线整个芯片生态布局中最TOP的智驾合作伙伴。

此次首发的基于环视相机的6V1R视觉方案的高速NOA版,是轻舟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高速NOA方案。它通过复用传统的泊车传感器,摄像头小幅升级+行泊一体域控,采用BEV感知为主,基于“超融合”感知方案,凭借领先的“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”技术,提高硬件使用效率,可实现高速NOA+L2全功能,将“性价比”提升至极限,进一步降低高速NOA的硬件成本,还能够让车企和搭载该方案的产品,很快实现行业的领先。

据工程师表示,该方案仅仅花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做出来了,最终的体验效果超乎想象,也为驾乘体验者带去了惊喜,这也充分体验了轻舟智航在驾辅方面的技术积累。

未来这套方案可以持续OTA升级,将实现更多障碍物识别,和轻地图模式,能够用极小的成本实现极高的边际收益,投入产出比高,对比传统1V5R L2方案,成本可控,助力车企提高竞争力。

而对于用户来说,特别是在高速上,6V1R产品可以实现99%的11V5R功能,高速场景轻松应对,相对于1V1R,环视摄像头对周边大车的侦测能力强,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,功能与体验双提升,能够实现隧道减速通行、低速激进变道、相邻车道大车避让、施工路段避让等典型场景,以及上下匝道自动汇入汇出、收费站ETC通行、服务区停留、紧急靠边停车等特殊场景。

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、CTO侯聪表示:“6V1R视觉方案的高速NOA,以更低的边际成本,获得极高的边际收益。这一方案的率先发布,再次证明在技术方案快速革新的汽车智能化时代,只有产业上下游紧密合作、深度打磨,才能将软硬件效率发挥到极致,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选择。”

无论是基于双征程5的城市NOA,还是6V1R视觉方案的高速NOA,都充分证明轻舟乘风是更适合中国道路场景、更像人类老司机,最具规模化量产交付优势且最具成本效益的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,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不同价位区间、不同定位车型选购的需求,体现了轻舟扎实的工程交付能力和极强的客户服务意识。

如今,软件的价值在智能汽车时代不断放大。根据罗兰贝格数据,单车软件价值占整车BOM比例预计将从当前的4~9%增加至2030年的8~12%。在这样的趋势下,供应商和主机厂的合作不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要贯穿整个生命周期。通过OTA算法升级和优化,做到常用常新,越用越好,不断解决各类用户痛点,解锁新的用户体验,这也是轻舟一直贯彻的理念。

随着软件价值的凸显,做好软硬结合不仅是一个重要前提,也是一项挑战,多方共创共赢是推进智能驾驶更高效、更有效的路径。在此机遇下,轻舟坚持连横合纵、广交朋友的生态理念,与包括地平线在内的多家上下游合作伙伴,都建立了紧密、良好的生态合作关系,通过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、深度打磨,打造真正的智能汽车新物种。

关键词: